今晚报讯昨天是立秋节气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。立秋节气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,秋天即将来临。根据中医理论和经验,秋季养生,凡饮食起居、运动锻炼、精神情志,皆以“收”和“养”为原则,贵在滋阴敛阳。

  市中研附院消化科主任王毓麟介绍,立秋后自然界中的阳气渐收,阴气渐长,虽然暑气和热气犹在,但凉风已经不远了。此时天气由热转凉,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,食欲开始增加,但不宜过食肥腻的食物。因为盛夏的余热未消,湿气未散,若过食肉类加重胃肠负担,则易出现反酸、腹泻等胃肠道症状,因此,不宜过度盲目“贴秋膘”。

  秋季进补,应选用“补而不峻”“防燥不腻”的平补之品,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、南瓜、莲子、桂圆、黑芝麻、红枣、核桃等。秋季燥气当令,容易耗伤津液,人们会出现皮肤皲裂、口鼻干燥、口渴咽干等症状,也更易发生感冒。因此饮食要注意滋阴防燥。一般主张“少辛多酸”的原则,以清润、收敛为主,尽量少吃葱、姜、蒜、辣椒等辛味之品,多吃一些甘味、酸味的滋阴润肺之品,如蜂蜜、银耳、雪梨、百合、荸荠、甘蔗、莲藕、西红柿、枇杷、柠檬等;还可辅以沙参、麦冬、石斛、木耳、百合等养阴生津润肺的中药煮粥煲汤饮用。

  今年的立秋仍处于“三伏天”中,暑气难消,民间常有“秋后一伏热死人”的俗语,因此,这个时候的养生一定要谨防“秋老虎”袭人,人们在注重防燥的同时,也要注意防暑清热,平时注意适量进食一些清热解暑类食品。

  此外,入秋后,天气转凉,人体的阳气随之收敛,人体的肌理由疏松转为紧密,而暑湿之气随着肌理的紧密容易闷在体内而造成疾病的发生。这个时节吹空调、吃冷食等降温的方法要节制了,不能再肆意“纳凉”,可多用自然风降温。